西南医科大学获评教育部2021年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

发布日期:2022-11-01    浏览次数:

西南医科大学获评教育部2021年

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学校

图文:王静 徐莉  信息与教育技术中心

近日,教育部办公厅根据《关于开展2021年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的通知》的工作安排,在各地各校自主申报的基础上,经各级教育行政部门遴选推荐、材料评审、视频答辩、上网公示等环节,正式公布2021年度网络学习空间应用普及活动优秀区域和优秀学校名单,全国评出优秀高校、职校共39所,西南医科大学名列其中

近十年来,西南医科大学针对医学人才培养存在的突出问题,制订了“五维支撑 四个转变”信息化策略和建设方案,依托2013四川省第一批教育信息化示范项目——《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医学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2018四川省教育体制机制综合改革项目——《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深度融合的实践》,推进教学环境、教学资源和教学质量监控平台建设,持续开展多元化教学模式、教学评价改革,组织全校师生积极探索并实践信息化条件下的教育教学,赋能医学人才培养质量提升。2020年“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学校化危为机,进一步开展信息技术支撑下的线上教学革命,近十年的教育教学改革得到充分检验,成效显著。

 



一、成立组织机构,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和体制机制

    西南医科大学成立由书记、校长任组长,其余校领导任副组长,全体职能部门和二级院系主要领导为成员的教育综合改革领导小组,修订完善《西南医科大学深化教育综合改革方案》《西南医科大学现代信息技术与高等医学教育人才培养深度融合改革实施方案》《西南医科大学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管理办法》《西南医科大学在线开放课程管理办法》,建立并优化“学校-院系-教研室”三级管理体制机制,持续构建现代化教学环境、数字化教学资源、多元化教学模式、过程化评价方式和教学质量监控五维支撑体系,促进教学模式、师生角色、学习行为和评价方式四个转变,推动教学环境创新、教学模式创新、教学方法创新和教学评价创新。

二、开展智慧教学软硬件建设,构建现代化教学环境

    两校区建成200余间多媒体教室、30PBL及智慧互动教室、4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基于两校区有线无线校园网络、线上教学平台、网络考试系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教学直播平台、数字高清标准化考场及教学监控平台打造的网络学习空间,为线上线下一体化教学、督导、评价提供信息技术支撑。

三、全面开展教师培训,提升信息化素养

    依据信息化教育教学发展趋势,根据教师个性化发展要求,通过制度化建设和系统化设计紧跟信息化时代发展步伐,开展了线上线下各类专题培训近两年开展PPT课件制作培训7场、混合式教学PBL专题培训2场、信息化教学线上培训3场、信息化教学能力提升培训班系列培训3场、新进教师信息化教学专题培训等。此外,组织教师参加信息化教学相关论坛或研讨会2场、推送信息化教学相关线上培训讲座29场。实现了教师信息化教学素养的提升,并为教师提供了交流学习的平台,帮助教师改进教学,实现信息化教学的多元与创新。

四、多渠道建设数字化教学资源

    通过网络学习空间自建在线课程及资源,已建成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省级一流课程41门、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3门,另建成省级精品课程17门、省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9门、校级精品课程48门、校级精品资源共享课程9门、校级数字化课程110门、学校教师自建在线课程1000余门;通过超星尔雅、智慧树、中国大学慕课1000余门精品课程资源和500余项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丰富教学资源。

五、持续推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变革

    近年来,西南医科大学从体制机制着手,修订教学工作量认定办法,激励教师开展教学模式变革,不断推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融合创新,通过网络学习空间全面支教师课前教学准备、课堂教学活动、课后教学反思,全面支持学生随时随地不受时空限制自主学习。

    1.课前准备阶段。教师课前可在平台上建立课程试题库、作业库、试卷库、问卷库,设置过程考核及其权重,进行线上备课,线上发布预习通知;学生课前查看通知完成预习准备。

    2.课堂教学阶段。教师可通过线上线下课堂教学准备、教学网络直播、课堂教学互动、课堂主题讨论、分组任务、PBL教学等环节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学生进行课堂讨论、各小组总结汇报,教师负责组织、引导、评论总结,师生综合评分,平台按权重统计出成绩。

    3.课后整理阶段。教师课后进行线上线下课堂教学反思,学生在讨论区留言、反馈,在线提交作业,完成课后复习,老师完成线上批改作业和答疑。

六、持续推进教学考核评价方式创新

    1.学生学习评价方式

    教师教学设计时,明确学生学习过程中各个环节的成绩构成及其权重。其中签到、访问数、课堂讨论、课堂互动等成绩可占最终成绩10%-20%;作业、章节测验等成绩可占最终成绩30%-50%,期末考试成绩可占最终成绩30%-60%。学生通过参与课前自主学习、课堂教学互动、留言讨论、作业、章节测验、课后复习、期末考试等学习各个环节积累课程成绩,从而实现基于过程的学习考核,完全改变了原来的一次考试确定课程成绩的考核方式,彻底解决了“平时不学习、考试靠突击”的问题。

    2.教师教学评价方式

    学生通过网络教学平台,从课程设计、知识量、趣味性、生动性、学习效果等方面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定性评价。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课程统计,查看每门课程的任务数、学生访问量、章节测试数、辅导答疑数、作业数、考试数、课堂活动数(签到、投票、选人、抢答、问卷、分组任务、直播),根据以上教学数据对任课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定量评价。教学管理人员、同行专家、督导专家通过教学监控平台实时收看或回放教师课堂教学现场,真实了解教师教学常态。通过钉钉平台发布教学评价调查问卷,学生、同行专家、督导专家填写问卷进行评价。不同评价占一定的权重形成教师教学综合评价。

七、持续开展信息化条件下的教学质量监控督导

    充分利用建立的标准化考点系统和教学监控平台开展巡考和教学督导工作。校领导、教学管理部门、二级院系可利用标准化考点开展各级各类考试远程巡考和监控,可利用教学监控平台开展期初、期中、期末常态化教学检查,远程听课和教学督导观摩,教师可以申请拷贝课堂教学视频用于教学反思。标准化考点系统和教学监控平台在全国大学英语考试、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中考试违规违纪取证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八、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融合创新成效

    1.师生信息技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水平显著提升

近年来,全校掀起基于平台和工具的教学革命,教师们纷纷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在线开放课程,通过钉钉等即时通讯软件开展网络教学直播;学生们纷纷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提交作业;任课老师在教学直播中“露脸”讲授、提问、在播放的PPT上板书,听课学生则“连麦”交流、答问,教学双方积极摸索、实践翻转课堂和在线PBL等教学模式变革,协同开展基于过程考核的教学评价方式改革。

根据平台统计数据,学校2018年到2020年,有1462名教师进行了线上教学,新建在线班级5211班次,有38万余人次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习。2020年春期疫情5个月,学校在线教学达到了高峰,全校31个专业423个班级全部线上开课,课程门数总量达477门,学生对线上教学整体满意度达90.33%。

基于线上的教学督导、课堂观察、考场查看全面铺开,标准化考点系统和教学监控平台开设账号200余个,有效提升教学管理督导的信息化水平。

    2.教改成果丰硕,教学效果获肯定

2012年以来,学校先后在教育部组织的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中获得 27 项奖励,其中一等奖 4 项、二等奖 7 项、三等奖 6 项、最佳技术实现奖 1 项、优秀奖 9 项。

2016年,学校申报的四川省第一批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以优秀等级通过省教育厅组织的验收,被省教育厅授予 “四川省教育信息化试点项目优秀单位”称号。

2018年,学校成功申报2个四川省教育体制机制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坚持教育教学改革,逐步形成新的教学模式;坚持数字资源建设,构建信息化教学环境;坚持数字化资源利用,培养学生自适应学习模式,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01811月,学校制作选送的两部医学影视教材,在西班牙巴达霍斯举行的第21届国际健康医学与远程医疗电影节上荣获“希腊健康女神奖”。


 201810月,学校教师黄黎喜获“首届人卫慕课在线开放课程建设比赛”二等奖。20191月,学校被教育部在线教育研究中心评为“智慧教学试点项目”单位,同时王巧稚、徐祖健2位教师荣获“智慧教学之星”荣誉称号。


19BAB


在中华医学会教育技术分会2019年学术大会上,学校教师提交的《基于微课的混合学习模式实践获学术论文类一等奖,《TPACK理念下O2O微课课堂教学模式构建获学术论文类二等奖学术论文、微课、视听教材类三等奖1项

2019年,学校教师申报的《在线开放课程教学管理模式改革与实践》等4个项目被四川省高等教育学会批准立项。

2021年,学校被四川省教育厅评为网络学习空间应用优秀学校并被推荐到教育部参加全国评选。

    3.学生学业和素质显著提升

实施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后,学生成绩显著提升。以药剂学课程为例,在2017级药学专业、临床药学专业全面实施混合式教学,相比于未实施的2014、2015和2016的三个年级,不及格率分别从17.65%、12.02%、6.88%降为1.64%,不及格率大大降低。

临床医学、中西医结合、口腔医学主要医学类毕业生执业医师考试通过率稳居高位,通过率持续保持在全国前20%。2018-2020,临床医学毕业生通过率平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2.5%;中西医结合毕业生通过率平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2.86%;口腔医学毕业生通过率平均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7.01%。

   4.学校信息化赋能教育教学做法得到广泛关注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学校化危为机,进一步开展信息技术支撑下的线上教学革命,引发媒体广泛报道和社会关注。学校提交的《以成效为道,技术为器,全面开展线上教学——西南医科大学的探索与实践》《从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学习成效为中心的线上教学实践探索——以西南医科大学为例》被教育部教育技术教指委评为优秀成果《信息技术在西南医科大学疫情防控工作中的创新应用与思考》入选高校应急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教育部护理学类教指委官微推送《基础护理学》在线教育教学典型案例全国医学教育发展中心官微推送【最佳实践】西南医科大学:基于虚拟仿真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及素养的整合式教学,四川教育导报报道了西南医科大学:探索“线上+线下”整合式教学,提升医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学习强国报道【教育动态】西南医科大学:引入虚拟仿真教学模式,提升医学生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