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助力疫情防控工作

发布日期:2020-06-02    浏览次数: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严峻的新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形势下,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按照学校“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科学应对,及时救治;系统联动,群防群控”的工作原则,积极参与学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优势,为学校的疫情防控、网上办公和在线教学提供支撑和保障。

疫情期间,现教中心在前期多方沟通、安装试用、全面比较基础上,经请示学校同意,在钉钉平台上注册西南医科大学,应急创建师生员工组织架构,为全校推广网络办公,开展视频会议和教学直播奠定了基础,争取了时间。截止31日,在教务处、学生工作部、研究生院等部门的支持配合下,全校有21304名师生员工加入学校在钉钉上注册的组织,本专科生17409人,研究生2060人。



学校在钉钉平台师生员工数


一、通过网络视频会议满足学校网上办公需求。

217日、21日,学校教务处通过网络视频会议,分别组织召开线上教学工作组2019-2020学年春季学期线上教学工作推进会第一次会议、全校教学工作例会暨线上教学工作部署会;220日,学生工作部通过网络视频会议,组织召开新学期学生工作例会;新学期开学前后,学校各二级部门、院系纷纷通过网络视频会议,传达布置新学期管理、教学、学生相关工作;医学信息与工程学院还通过兼职班主任和思政导师组织召开各班网络视频班会,2019级临床医学综合办公室通过钉钉群直播,组织804名学生同时召开年级学生工作会。


教务处基于钉钉软件召开新学期教学工作网络视频会议


2017级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1班召开网络视频班会


二、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和群直播满足学校在线教学需求

2014年,学校建成网络教学平台,教务处、研究生院、继续教育学院持续组织教师建设在线开放课程。近年来,学校持续投入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建设,陆续建成基础医学、护理学2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项目,基础医学、口腔医学、公共卫生、护理学、药学、检验、法学、物理虚拟仿真实验平台相继建成。


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及其在线开放课程


公共卫生虚拟仿真实验教学平台


基于以上条件,经过学校在线教学工作组精心准备,学校向社会免费推出10门精品在线开放课程,本学年春季学期492门理论课程线上教学工作于224日正式启动,首日开课11门,涉及7个开课单位,网上学习人数达6924人次。当天上午800学校开学第一课以线上教学形式正式开启,学校党委书记廖斌,临床医学院·附属医院党委副书记邓存良分别以《在抗击疫情中的感悟》、《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防控》为主题,为全校师生上了一堂特殊的思政课。


新学期开学第一课


新学期开学第一讲


全校迅速掀起基于超星、智慧树、钉钉、微信、QQ等教学平台和工具的教学革命,教师们纷纷在学校网络教学平台建设在线开放课程,通过钉钉等即时通讯软件开展网络教学直播;学生们纷纷通过网络自主学习,提交作业;任课老师在教学直播中“露脸”讲授、提问、在播放的PPT上板书,听课学生则“连麦”交流、答问,教学双方积极摸索、实践翻转课堂和在线PBL等教学模式变革,协同开展基于过程考核的教学评价方式改革。


基于钉钉软件开展教学直播


基于钉钉软件开展网络PBL教学


三、多方组织协调满足师生电子教材、文献检索需求

现教中心网络科协助教务处、图书馆免费开通中医数字图书馆、中国知网高校外部访问系统http://fsso.cnki.net,先后向师生提供15个出版社电子教材获取途径,提供校外远程访问数字图书、文献检索下载服务。


中国知网校外登录访问


学校加入中国知网免费服务


四、通过学校已建成信息系统满足疫情防控需求

学校现教中心电教科协助党委宣传部、教务处,利用虚拟演播平台紧急录制新学期开学第一课,以图、文、视频等形式制作网络教学模式及技术在线课程,指导老师们操作网络教学平台,使用教学多媒体软件;保卫处利用已建成的两校区安防监控平台、车辆出入通道闸实现封闭管理,保障校园安全;部分二级单位使用网上健康打卡、返校问卷、流行病学调查等方式,让师生员工亲自填报提交问卷调查数据,让管理员便捷查看客观真实的统计数据,提升学校管理服务水平。


拍摄开学第一课现场


基于安防监控平台24小时守护校园安全


二级院系开展学生健康打卡


二级单位开展教职工返校网络问卷调查



二级单位开展教职工流行病学网络调查


五、强化学校信息系统基础设施管理维护,防止网络安全责任事件发生。

考虑到网络办公、视频会议、教学直播对服务器性能、网络带宽的大规模需求,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一方面联系泸州电信公司按需扩容校园网出口带宽,联系超星网络教学平台厂家调整、优化访问方式,另一方面依托学校现有网络安全设备,开展校园网络、信息系统安全运行保障,及时处理四川省教育厅、泸州市公安局通报的网络安全事件,严防死守防止网络安全责任事件发生。

战“疫”情,保教学,展现信息技术优势;迎挑战,敢担当,彰显信息化人情怀。非典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特殊时期,以上视频会议、教学平台、虚拟仿真、网络直播、远程访问、安防监控、车辆道闸、健康打卡、问卷调查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这些都是学校持续开展信息化基础设施和应用系统建设,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教学和管理融合、变革、创新的缩影,现代教育技术中心、教务处、教师发展中心、研究生院、学生工作部、宣传部及相关部门在背后默默工作,持续建设、管理维护、深化应用信息系统和平台,为学校教学、科研、管理、服务提供全方位信息技术支撑和保障,为实现学校“136”发展战略,建成特色鲜明的西部高水平医科大学做出应有贡献。


附:学校信息化建设及其应用大事记

2001年,以忠山办公区域校园网建设为标志开启学校信息化建设。

2003年,通过教育部西部高校校园网工程建成两校区有线网络。

2006年,建成教学监控平台、OA办公系统助力学校本科教学水平评估。

2011年,建成校园一卡通平台、专用网络及其应用子系统,实现刷卡消费和身份识别,方便师生员工学习、生活和工作,每年4000余万元的流转资金提高了财务管理效率,降低了管理成本。

2012年,建成全校无线网络、标准化考点及其教学监控平台,助力学校各级各类考试远程监考,以及期初、期中、期末教学工作远程监控。

2014年,建成网络教学平台,助力教师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开展网络辅助教学,继续教育学院探索出线上线下结合解决学员工学矛盾的途径;建成数字化校园平台及其应用子系统,逐步开展系统互联互通、数据交换共享。

2016年,建成全自动录播教室、虚拟仿真实验平台,《基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医学网络教学资源共享平台建设》示范项目通过四川省教育厅验收,以优秀等级获评项目完成优秀学校。信息技术助力学校更名以及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工作。

2018年,建成以高基表、教学状态数据库为基础的校情统计分析系统,《推进现代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改革试点》、《基于信息技术的科研仪器共享平台机制建设》获四川省教育体制改革领导组立项研究。学校现代教育技术中心制作的《青少年腰椎峡部裂微创术》《婴儿抚触》2部医学影视教材,在第21届国际健康医学与远程医疗电影节上荣获“希腊健康女神奖”。

2019年,完成学校与电信校企合作项目,实现两校区安防监控全覆盖;启动建设银行与学校银校合作项目,升级改造校园一卡通平台及应用子系统,实现基于扫码、人脸的身份识别和移动支付。信息技术助力学校接受教育部临床医学专业认证工作。

2020年,非典型冠状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期间,在钉钉平台快速应急创建学校师生员工组织架构,添加师生基本信息,建设网络教学模式及技术在线课程,推广使用视频会议、教学直播、健康打卡、问卷调查、智能填报、会议签到等网络应用,为学校网上办公、师生网上教学提供支撑和保障。


上一篇
下一篇